菜单

大一点!再大一点!富士中画幅无反相机 GFX 50S 简评

2018年9月5日 - 其它
大一点!再大一点!富士中画幅无反相机 GFX 50S 简评

作为一个相机玩家,之前写过一些镜头的文章,但是数码相机机身方面,我还是有自知之明的,平常只敢把相机当玩具玩,如果写点什么,怕是只会贻笑大方。

不过这次终于仍不住,要写一篇有关数码相机的文章,原因无他,只是因为这台相机太好玩——富士GFX 50S。这是一台中画幅无反相机,发售于2016年9月——只比全球首台中画幅无反哈苏X1D迟了3个月,迄今为止一直也是唯二的中画幅无反相机。

中画幅无反GFX 50S

GFX 50S既然号称中画幅无反,CMOS传感器的尺寸自然超过了全画幅。尺寸的比较看下面这张图,135全画幅的CMOS面积是36×24mm,而富士GFX的尺寸则是43.8×32.9mm,哈苏X1D也是这个尺寸,因为尺寸近似44×33mm,也被称为4433画幅。在这块CMOS上,富士提供了5140万像素的有效分辨率,拍摄照片的最高尺寸达到8256×6192像素,对于玩惯了135系统的我来说,相当夸张。

如果把GFX和M43系统的相机放在一起比较,能很直观的感受到传感器大小的差距。不过传统意义上的中画幅一般是6X6cm、6X7cm、6X9cm等等,比4433画幅还是大了不少,GFX和X1D只能算是中画幅里的残幅机。而且GFX只能拍摄14位的RAW,相对于X1D的16位RAW也有差距——虽说有传言X1D的16位只是伪16位。

GFX 50S的大底,带来很好的拍摄体验,7月初一入手就带去内蒙玩,体验自然是相当的赞,层次感和色彩都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。

这张拍的朋友的孩子,无修直出,感觉光线的变化和颜色的过渡都不错。

日常拍拍也很不错,选对了镜头,随身也不会太累。

外观

其实刚从外箱里拿出来的GFX 50S机身,看上去会有些奇怪,有手柄、很厚,似乎很像一台单反相机,但是顶端是平的,并没有军舰顶,似乎是一台很丑的无反?

GFX 50S粗看很厚,其中有很大一部分的厚度来自镜头卡口和LCD屏幕之间的部分,这里实际是电池仓,有一块很厚的电板在里面。如果不是有电池仓增加了空间,机身的实际厚度还是很薄的。

所谓“军舰顶”,或称“军舰部”,以前都是单反相机必备的结构,里面藏有能够对焦和取景的OVF(光学取景器)。无反相机出现后,可以直接电子取景,就不需要这部分装置,但是一些比较专业的微单和无反相机,还是提供了军舰部,只是把里面的OVF换成了EVF(电子取景器)。GFX 50S也提供了形似军舰顶的EVF,只是作为分离的部件,使用时需要把原有的机身热靴保护盖板拆下来,再将EVF插上去即可。

GFX 50S的EVF和其他无反的EVF功能基本一致,顶端有热靴,目镜左侧有调节屈光度的旋钮,右侧有显示模式切换按钮,能在EVF、LCD屏之间切换显示。目镜内置369万像素的显示屏,放大倍率0.85,装上EVF,总算完整了。

上了EVF,机身整体效果舒服多了。我的这台GFX 50S缺了热靴盖,装了一个木制热靴盖补上。

除了EVF,富士还有个编号为EVF-TL1的翻折式EVF适配器。这个适配器能做什么呢?提供EVF方向调整功能。先装适配器再装EVF,可以给EVF带来垂直倾斜(0°-90°/5步)和水平旋转(±45°)的方向变化,这样最大的好处,是可以腰平取景。但是安装后EVF会突出很多,便携性大打折扣,我就没有入手。

GFX 50S的机身尺寸是147.5×94.2×91.4mm,空机740g,装上存储卡和电池大概是825g。这个重量大概和尼康750一样,比D850轻近200g,比佳能5D4稍重,然而在厚度上大了不少——还是电池的问题。和X1D相比体积和重量都差不多,相比同为4433画幅的单反相机宾得645Z,645Z的体积是156×117×123mm、重量是1470g(仅机身)和1550g(含专用电池和1张存储卡),相当有优势。

机身方面,GFX 50S使用镁合金制成,有58处采用气密密封,是防尘、防滴和防冻的三防机。

上手后感觉整台机器和它的尺寸带来的感受一样,很厚实,机身上不仅有手柄,机背右侧还有微微的指柄突起,整体的握持感非常非常好,不过如果是手比较小的女士使用,可能会觉得太大了点。

细节和性能

GFX 50S提供了SD卡双卡槽,两个插槽均支持高速UHS-II卡。单张照片的RAW文件最大体积能达到120MB,JPEG文件也能达到50MB以上,对于SD卡的性能需求也比较高了。我暂时用的是雷克沙128g 633x卡,日常拍摄无压力。

GFX 50S使用的锂电池编号NP-T125,是和其他无反、微单一样,不太耐用,官方数据是能拍摄400张,但是我自己的体验,300张大概就是最高了。

在电池仓上方的盖板里,有个DC-15V电源接口,想来是解决长时间拍摄电量不足的问题。在这个接口边上还有迷你HDMI接口、快门线接口、Micro USB接口、麦克风接口、耳机接口,接口还是比较齐全的。

GFX 50S的操控还是常见的富士体系,机顶两侧分别是ISO和快门速度转盘。

GFX 50S的标准ISO感光度范围为ISO100-12800,通过扩展,最低可以达到ISO50,最高则是来到ISO102400,不过熟悉富士的人都知道,虚标,虚标是富士最常见的毛病。

快门方面,和常见的相机一样都是焦平面快门,支持机械快门和电子快门,机械快门速度最高1/4000秒,电子快门最高可以达到1/16000秒。但是闪光同步快门速度还是只有1/125秒——哈苏X1D采用了镜间快门,可以达到1/2000秒。

这样一台相机,肩屏自然必不可少,使用的是1.8英寸的黑白屏,开机后显示的内容都可以自定义,在关机状态下肩屏也会显示电量、可拍照片数、卡槽。

机身背面有一块3.2寸236万像素的可翻转显示屏,当然可以从这里取景,同时支持触摸操作,其中包括手势操作,不过我更喜欢实体键操作。

说到实体键,GFX 50S一共拥有10个自定义按钮,机身上没有注明功能的按键都可以自定义设置,因此可以更改一些常用的功能设置在顺手的位置,你可以不用物理转盘,不用特定的功能键,全部的操作设置都按照自己想的来,这样也是一点问题没有的。

虽说自定义按键玩的很爽,但估计是第一次做这种大机身的缘故,播放、删除键的位置排布很尴尬,安装了EVF后这两个键使用起来很麻烦。另外富士系统常见的Q键(快捷菜单键),位于机背突起的指柄,右手大拇指经常很容易碰到。不过提供的对焦点选择摇杆还是很方便。

另外在机内操控和设置方面,同样和富士X系列相机一脉相承,胶片模拟、快捷菜单都有,简直就像用了一台大号的X-T2。

镜头

GFX 50S作为一台无反相机,虽然拥有65mm口径的卡口,但是法兰距只有26.7mm,非常适合转接玩其他镜头。虽说CMOS传感器面积比较大,但是还是有不少性能优异的135系统镜头能够覆盖全4433画幅,GFX 50S机内也有预设的多种照片拍摄尺寸,能预先裁切,即使一些镜头转接后有暗角、黑角,也能做到最大限度的不影响使用。

GFX 50S能够使用不少135镜头,我的镜头也不少,以前有一台A7M2,就是为了玩转接的——毕竟A7系统号称135数码后背——现在更换成GFX 50S,中画幅数码后背哦XD。另外作为中画幅无反相机,GFX系统原生的GF镜头个头都非常大,和无反的特性有冲突,再考虑到更多是想玩转接,我没有购买富士GF镜头,全靠转接撑着。135画幅镜头转接到GFX 50S上,焦距要×0.79,嫌算的麻烦也可以直接×0.8。

手头的135画幅镜头,拿到4433画幅上,情况各不相同,有的能做到完全可用无暗角,有的需要裁切到1:1即可无暗角,有的就很麻烦了,裁切后还是会有暗角甚至是黑角。

转接佳能镜头

让我下定决心不入手原生镜头,还有一个原因——佳能EF镜头转接GFX自动转接环。我使用的是名为光影的转接环,安装佳能镜头后能读取镜头数据、通过机身调整镜头光圈,还有最重要的:自动对焦。不过这样导致我完全不知道GFX 50S的实际对焦能力。另外这种自动接环,拍摄时间长了会发烫。

我一直保留着一只EF 24mm/f1.4 L和一只EF 70-300mm/f4.5-5.6 DO(又称小绿),转接在GFX 50S上大小很合衬,24/1.4L对焦又快又准,小绿就差不少了,合焦很犹豫,拉风箱很严重——不过这是它本来就有的毛病。成像时,24/1.4L有黑角,1:1裁切后可用;小绿70端几乎无暗角,全程暗角无明显变化,但是在300端突然出现大暗角,1:1裁切后也可用。

考虑到以后有可能主要玩GFX 50S,那么变焦少不了,鉴于富士自己只出了一款变焦——GF 32-64mm/f4 R LM WR,等效大约是25-50,变焦范围太小,干脆买了佳能的EF 24-105mm/f4 L二代。24-105装上GFX 50S后的焦距大约应该是19-83mm,常用焦段都涵盖在内了,应该用着很爽,没想全焦段都有黑角,1:1裁切后在24端还有一点黑角,收到35消失。虽然对焦马马虎虎,可是用的还是非常难受。这颗镜头可以说买的非常失败,看来变焦还是要靠原生镜头?

转接旁轴镜头

除了佳能自动接环,我还入手了一个徕卡接环,可以把各种徕卡M卡口镜头转接到GFX 50S上。测试下来,由于镜头后口比较小,大部分都会有暗角或者黑角,但是轻便性一流。

徕卡summaron 35mm/f2.8小八枚,有轻微黑角,1:1裁切后可用。

徕卡summicron 50mm/f2,有黑角,1:1裁切后可用。

蔡司50mm/f1.5 zm,有暗角,收光圈后明显改善。

蔡司50mm/f1.5 zm拍摄的两张。

宫崎24mm/f4,这是一颗非常小巧,几乎和镜头盖一样厚的镜头,装在GFX 50S上的样子非常搞笑,成像有很大的暗角,收光圈和裁切的效果都不太好,不过这样也带来奇异的氛围。

宫崎24拍摄的照片,可以看到有非常重的暗角,用ACR后期消暗角,效果也不怎么样。

但是裁切后宫崎24的照片,有种很特别的感觉。

其它转接

有了佳能转接宾得接环,利用其它镜头转接佳能的转接环,就可以实现多种转接方案,只是不能自动对焦。

蔡司50mm/f1.4 ZF,蔡司ZE/ZF系列镜头里最差的一款,但是我很喜欢,加个尼康转佳能接环后再装到GFX 50S上,有一定的暗角,收光圈也没有改善。

凭着50/1.4的大光圈,夜间拍摄效果很好。

宾得FA43mm F1.9 Limited大公主,转接后有暗角,收光圈能获得很大的改善。

大公主很小巧,装在GFX 50S上携带很方便,转接后焦距近似35mm,日常扫街极佳。

宾得FA77mm F1.8 Limited二公主,有轻微暗角,收光圈到4消失

二公主长了一点,接上GFX 50S后焦距变成62mm左右,视角非常奇怪,但是焦外和色彩都非常棒,是转接效果最好的镜头。

宾得DA 50mm/f1.8,这是一颗非常有趣的镜头,作为宾得的截幅镜头,可以在宾得的全幅相机K-1上正常使用。转接到GFX 50S上,居然也勉强能覆盖4433画幅,只是边角一塌糊涂。DA50没有光圈环,通过宾得转佳能接环转和佳能转GF接环两次接到GFX上时,只能获得最小的光圈。好在可以把后口的光圈拨杆位置塞点东西进去顶开,让光圈保持最大,这样起码能在f1.8光圈下工作了。另外还有一种宾得转徕卡M口的接环,转接后可以调整这些无光圈环镜头的光圈大小,不过我也没有其它的宾得DA、DFA镜头了,也就不必特意去买一个。

两张用宾得DA50拍摄的照片,1:1裁切后无暗角,但是边角部分素质衰减的非常厉害,即使裁切后仍能看出崩溃的边角画质。

闪光灯

闪光灯方面,我对于闪光灯没有太多的要求,平常不拍人,拍玩具什么的,只要能跳闪就行了。所以闪光灯只需要能够调整灯头的指向就足够,于是买了富士原厂最便宜的可调整灯头方向的闪光灯:EF-20(这名字怎么看都像是佳能的)。

这款EF-20闪光灯使用两节5号电池供电,自带柔光板,没有太多可操控性,没有手动设置,也不能离机引闪,只能在机顶工作。在热靴接口上方有三个按钮,分别是开关、曝光补偿调节按钮、 闪光灯就绪指示灯/测试闪光灯按钮。按钮上方有闪光曝光补偿状态指示灯,分别对应-2、-1、0、1、2。

这个灯的热靴接口平常是收在灯身内的,使用时需要旋转出来,利用这个旋转的结构,也可以实现90°的机顶闪光角度调整。

不过实际使用下来,EF-20提供的光量不是很足,拍摄效果偏暗,好在依靠着GFX 50S的图像质量,后期大幅度调整RAW文件也没有压力。

EF-20单灯拍摄PS前后对比EF-20单灯拍摄PS前后对比

总结

前面完全没提到GFX 50S的视频,一来这么厚重的机器,不适合较长时间举着拍摄;二是我自己对视频拍摄有点抗拒;三是GFX 50S只支持1080P,实在也没啥好说的。

GFX 50S握持感受很好,适中的体积使得携带相对也比较方便,操控上熟悉富士系统的用户几乎可以无缝切换,新用户也不会有很大学习成本。再加上富士引以为傲的直出算法和胶片模拟,对新手的友好度非常高。

因为使用了焦平面快门,GFX 50S的闪光同步快门速度只能达到1/125秒,绝对是中画幅之耻,不过带来了极强的转接可玩性,也能躲掉原生镜头体积太大的问题,可玩性很高。

GFX 50S大概是4433画幅相机中画质最差的一款了,但是操控性、可玩性、性价比都是最高的,直出借助富士的加成又非常套系。非专业人士又想感受中画幅的魅力,选择GFX 50S不会有错。

标签: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